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就“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開展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回顧思想解放) (1)同學們在梳理知識點時制作了一張知識卡片并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請你幫他們完成空缺的部分。 (喜看社會進步) (2)同學們就卡片所填的重大事件分別從“叩響近代社會大門”、“愛國救亡的啟蒙”、“中國革命的道路抉擇”等方面與大家進行交流,請你據此作扼要說明。 (感悟思想解放) (3)依據以上探究內容,請你簡要分析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
|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亂后,黃河流城陷入長期藩鎮割據混戰中,此時的南方保持了相對穩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摘自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 (1)結合材料一概括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影響。 材料二? 曼徹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個大型機械化的棉紡織廠,不久便成為一個主要的紡織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時的30萬人,大多數人口屬于工人階級和移民。 ——據何成剛《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 (2)結合材料二指出曼徹斯特人口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響。
|
|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2日,蘇聯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為加強中蘇兩國的友誼,進一步發展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于1950年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政府貨款給中國3億美元。 ——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蘇聯對中國的外交方針,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對新中國的影響。 材料二? 如果從新中國成立算起,這是一次跨越23年的握手,也是中美兩國領導人之間跨越浩瀚的太平洋的第一次握手。隨著通信衛星的實況轉播,全世界都聽到了在初春的北京所奏響的中美兩國國歌。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 (2)根據材料二指出“跨越23年的握手”是指什么?并分析其影響。 (3)綜合兩則材料,概括導致外交政策調整的主要因素。
|
|
杰出的歷史人物通過他們的活動影響歷史進程。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答題卷”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正確”錯誤的打“錯誤”,并加以改正。 (1)秦始皇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行省制,代以郡縣制。 (2)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長安,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大交融。 (3)華盛頓領導的薩拉熱窩大捷是北美英屬殖民地十三州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4)拿破倉多次打敗反法聯盟的入侵,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
|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爆發過多次逆全球化浪潮,但每次逆全球化都是全球化發展的短期挫敗,并未影響全球化持續深化的宏觀走勢和主流方向?!边@段話說明 A.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秩序動亂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C.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D.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
|
對下如表分析正確的是 A.美國己進入新經濟時代 B.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C.聯邦德國發展長期停滯 D.英國喪失經濟霸主地位
|
|
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韋爾在日記中記載:“這個冬天,在紐約生活和工作的人沒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確認為,在現代,從來還沒有過這樣普遍的失業現象和令人傷感的真正饑寒交迫的苦難。”這段日記反映的是 A.蘇聯工業化建設的背景 B.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C.法西斯統治下的狀況 D.二戰后美國的狀況
|
|
美國記者約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說道:“在斯莫爾尼學院,在門口和里門上都站著嚴密的崗哨,要求每一個人出示通行證。樓上那間宏偉的大廳里擠滿上千的人,在參加彼得格勒蘇維埃的大會?!边@描述的是 A.俄國農奴制改革 B.蘇聯解體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十月革命爆發
|
|
“它的實施鼓舞了西部農民反對南部奴隸主的斗爭,遏制了奴隸制種植園向西擴展,也促進了西部的開發?!边@評價的是 A.《全國工業復興法》 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求宣言》 D.《獨立宣言》
|
|
“它是歐洲中世紀所有蠻族王國中最強大和最重要的力量,主宰西歐三個多世紀,對歐洲的歷史發展進程有著諸多方面的深遠影響?!彼?/span> A.法蘭克王國 B.羅馬共和國 C.拜占庭帝國 D.西羅馬帝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