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持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以上思想共同的本質特征是 A.一脈相承而且與時俱進 B.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D.中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
|
下圖是1985年9月23日美國《時代》封面。封面的標題是“中國正在遠離馬克思”。對此標題的正確分析是 A. 中國開始遠離馬克思主義的影響 B. 中國擺脫了以階級斗爭為中心的道路 C. 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同于蘇聯模式
|
|
“革命失敗以后,革命的主觀力量確實大為削弱了。剩下的一點小小的力量,若僅依據某些現象來看,自然要使同志們(作這樣看法的同志們)發生悲觀的念頭。但若從實質上看,便大大不然。……這就是說,現在雖只有一點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發展會是很快的。它在中國的環境里不僅是具備了發展的可能性,簡直是具備了發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的論述發表于( ) A.國民革命時期 B.井岡山時期 C.延安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
|
五四時期,各色各樣的主義蜂擁而入中國。從新實在論到尼采主義、國家主義,從先驗主義到英美經驗主義、實驗主義乃至民主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都曾化為眾多中國人的言談和文章。這一思想狀況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圍 B.反映了觀念變革已是大勢所趨 C.體現了國人自卑的病態文化心理 D.阻礙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
|
《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一文說:“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 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但是樹斷了,樹墩還在,一般的樹只要樹墩還在,還是可以萌發”。為了不讓這棵大樹“樹墩”繼續“萌發”,人們發動了 A.文藝復興 B.維新變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
|
|
1901年,在戊皮政變不到三年后,曾經堅決反對和鎮壓過變法的慈禧太后宣布要實行“新政”,稱”世有萬古不易之常經,無一成不變之治法?!睂W習西方已然成為一種社會時尚。這說明維新變法的意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動政治革命 C.促進西學東漸 D.引領思想解放
|
|
1890年由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制鐵企業,產品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還出口到日本、美國、泰國等地,被西方人視“中國覺醒”的標志?!爸袊X醒”的主要含義應是 A. 洋務派開始在實踐上向西方學習 B. 政府意識到發展工業的必要性 C. 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業文明的因素 D. 發展工業與抵制外來侵略并舉
|
|
陳旭麓先生說:“人們多注意1840年劃時代含義,實際上1860年同樣是一個重要年份,就社會觀念的新陳代謝來說,他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顯的標界意義?!逼湔f明1860年代 A.華夷觀念已經開始被打破 B.中體西用思想提出并實施 C.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 D.太平天國運動反封建斗爭
|
|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蕭功秦指出,中國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覺醒,并不是人權與自由的啟蒙意識,而是這種為民族生存而激發的以務實地擺脫危機為目標的避害趨利意識?!笆浪桌硇缘淖畛跤X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識 B.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 C.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主張 D.義和團運動的“扶清滅洋”主張
|
|
著名學者葛兆光指出,從明末清初以來,面對西方文明,中國大體都是堅持在“傳統中變”???895年以后,在追求富強的心情中,一切卻似乎在向省西方式的“現化“轉化,出現了“在傳統外變”的取向。材料中“在傳統外變“指的是 A.中體西用,自強求富 B.突破器物,學習制度 C.以日為師,全盤西化 D.追求民主,提倡科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