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推行均田制的效果是 ①抑制了土地兼并 ②國家征收賦稅和征發徭役得到一定保證 ③北方經濟有了明顯的恢復和發展 ④許多農戶成為國家直接掌握的編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
《史記·商君列傳》中這樣描寫商鞅變法之后秦國的情況:“商君遺禮誼,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舊俗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边@種現象的出現對秦國社會發展的積極意義在于 A.有利于推行土地的私有化以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 B.有利于實行連坐法以加強政府對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戶口總數以提高政府的賦稅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強軍隊的戰斗力
|
|
列寧說:“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么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道路上的一步。這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边@表明農奴制改革 A.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B..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 C.促進了俄國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國的發生
|
|
19世紀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認識到“好事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獨立之氣勢,養成百事依賴政府之風習”,“其弊害大不可測”,進而采取的措施是 A.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 B.整頓財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資環境 C.建立“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 D.將大量的國營企業轉讓給私人
|
|
“雨霽天晴,萬紫千紅增特色;鳳鳴鶯囀,三通兩制促和平?!边@副對聯最早可能出現于20世紀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
近代愛國詩人聞一多在《七子之歌·臺灣》中寫到“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水一戰”;臺灣愛國詩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鄉愁》中寫到“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下列有關兩段詩歌理解錯誤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兩次分離都是因為外來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對海峽兩岸統一的渴望 D.聞一多在詩中所指的分離曾長達半個世紀
|
|
日軍侵華期間,在占領區設立許多制造毒氣的工廠或化學武器裝配廠,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爛性毒劑、刺激性毒劑和窒息性毒劑化學彈,殺害了許許多多中國軍民。下列反映這方面歷史真相的證據中,最具說服力的是 A.當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歷史專著中的描述 C.侵華日軍老兵的回憶錄 D.現場遺跡與當時攝制的新聞照片
|
|
74年前,當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處于生死攸關的歷史時刻,在中國的大西北先后發生了兩件幾乎堪稱扭轉時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詩句中與這兩件事件有關的是 ①鐵流兩萬五千里,各路勁旅大會師 ②黃洋界上炮聲隆,人杰地靈唱大風 ③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④誰人不知張少帥,千古功臣一代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毛澤東是一個杰出的共產黨領袖,他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拒絕了只能依靠城市無產階級進行革命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原則?!睘榇?,他做出的選擇是 A.只依靠農民階級進行革命 B.發動國民大革命 C.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D.開展社會主義革命
|
|
關于下列兩幅圖片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B.圖(1)的核心思想是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C.圖(2)的核心思想是發展資本主義 D.圖(1)、圖(2)在社會發展趨勢和社會經濟的主張方面是相矛盾的
圖(1) 圖(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