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語“井井有條”“井然有序”等相關的土地制度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井田制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根據你對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狀況的了解,X處應填
A. 鐵器牛耕的使用
B. “相地而衰征”的實行
C. 各諸侯國的變法
D. 宗法分封制解體
《國語》講“祀,國之大節”。有學者認為,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據此推斷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
A. 農具
B. 禮器
C. 食具
D. 貨幣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按骸弊窒裰参锷L的形狀;“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狀;“秋”字像果實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則形如把谷物藏于倉廩之中。整體寓意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 甲骨文以記載農業為主要內容
B. 商朝是中國原始農業的起源
C. 重農抑商一直是中國傳統農業政策
D. 商朝時期農業活動已有四季之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劉徹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識形態的立場。其宗旨經過綜合,則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他和他的近臣將所謂儒術擴展之后又延長,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權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種種理論與實踐的步驟。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時代,整個社會統治階級鮮廉寡恥,生活奢侈無度。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之說。天理是公道與良知。朱熹區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饑而欲食,渴而欲飲,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滅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槍Ξ敃r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禪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獲得知識
——洪映萱《另一種聲音——對朱熹“存天理、滅人欲”等理學觀念的反思》
材料三? 董仲舒認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從事,與天同者大治;與天異者大亂”。他進一步繼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
材料四? 黃宗羲繼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傳》中提出的民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命題,指出君主是“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1)依據材料一,析儒家思想對封建統治的作用。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會中的地位。
(2)據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樣的認識論?
(3)董仲舒和黃宗羲都繼承并發展了先秦儒家思想。從材料三、四來看,他們分別繼承了哪些不同的內容?他們的發展又有何不同?
回顧英國脫歐公投始末,引發不少反思。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崛起以及這一時期英國經濟思想的演變過程,都是對盎格魯——薩克遜人實用主義哲學最好的詮釋?!耙粋€國家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這句名言,蘊含的精神實質成為日后英國外交的根本原則。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曾說過,“在我生活的歲月中,我們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歐洲大陸,而所有的解決方法都來自全世界說英語的國家”。
——徐則榮、王也《英國脫歐的原因及對中英貿易的影響》
材料二? 大多數脫歐派認為歐盟的政策,給予跨境犯罪和恐怖主義鉆空子的機會,使之能夠自由進出英國,已然威脅到英國國內社會穩定和安全。在一定意義上,英國脫歐是想通過向外界“關門”,將歐債危機、外來移民、難民安置和不斷涌現的恐怖主義關在英國門外。
——任琳《英國脫歐對全球治理及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影響》
材料三? 在談到英國退歐對于歐盟的影響時,有些學者指出考慮到英國并非歐元區的一員,英國退出歐盟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有利于歐盟成員國以更加團結的態度去專注處理當前的歐債危機和難民危機,歐盟的運作甚至可能會更加高效;同時,也有學者指出英國脫歐會給歐盟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例如歐盟發展受阻,成員國之間更加分化,甚至擔心歐盟可能由此走向衰落。
——鞏瀟泫、賀之杲《英國脫歐對歐盟行為體角色的影響分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二,指出英國脫歐的原因。
(2)據材料三,概括學者們關于英國脫歐對歐盟影響的不同觀點。
(3)有學者說“英國脫歐是全球化終結的開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全球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