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就“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開展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回顧思想解放) (1)同學們在梳理知識點時制作了一張知識卡片并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請你幫他們完成空缺的部分。 (喜看社會進步) (2)同學們就卡片所填的重大事件分別從“叩響近代社會大門”、“愛國救亡的啟蒙”、“中國革命的道路抉擇”等方面與大家進行交流,請你據此作扼要說明。 (感悟思想解放) (3)依據以上探究內容,請你簡要分析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史之亂后,黃河流城陷入長期藩鎮割據混戰中,此時的南方保持了相對穩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摘自齊濤《中國古代經濟史》 (1)結合材料一概括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的主要原因。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影響。 材料二? 曼徹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個大型機械化的棉紡織廠,不久便成為一個主要的紡織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時的30萬人,大多數人口屬于工人階級和移民。 ——據何成剛《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 (2)結合材料二指出曼徹斯特人口數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影響。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2日,蘇聯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為加強中蘇兩國的友誼,進一步發展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于1950年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蘇聯政府貨款給中國3億美元。 ——統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蘇聯對中國的外交方針,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對新中國的影響。 材料二? 如果從新中國成立算起,這是一次跨越23年的握手,也是中美兩國領導人之間跨越浩瀚的太平洋的第一次握手。隨著通信衛星的實況轉播,全世界都聽到了在初春的北京所奏響的中美兩國國歌。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 (2)根據材料二指出“跨越23年的握手”是指什么?并分析其影響。 (3)綜合兩則材料,概括導致外交政策調整的主要因素。
杰出的歷史人物通過他們的活動影響歷史進程。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答題卷”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正確”錯誤的打“錯誤”,并加以改正。 (1)秦始皇為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上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行省制,代以郡縣制。 (2)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長安,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大交融。 (3)華盛頓領導的薩拉熱窩大捷是北美英屬殖民地十三州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4)拿破倉多次打敗反法聯盟的入侵,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范圍爆發過多次逆全球化浪潮,但每次逆全球化都是全球化發展的短期挫敗,并未影響全球化持續深化的宏觀走勢和主流方向?!边@段話說明 A.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秩序動亂 B.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C.經濟全球化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D.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對下如表分析正確的是 A.美國己進入新經濟時代 B.日本經濟持續高速發展 C.聯邦德國發展長期停滯 D.英國喪失經濟霸主地位
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韋爾在日記中記載:“這個冬天,在紐約生活和工作的人沒有不感到不安的。我的確認為,在現代,從來還沒有過這樣普遍的失業現象和令人傷感的真正饑寒交迫的苦難。”這段日記反映的是 A.蘇聯工業化建設的背景 B.羅斯福新政的背景 C.法西斯統治下的狀況 D.二戰后美國的狀況
美國記者約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說道:“在斯莫爾尼學院,在門口和里門上都站著嚴密的崗哨,要求每一個人出示通行證。樓上那間宏偉的大廳里擠滿上千的人,在參加彼得格勒蘇維埃的大會?!边@描述的是 A.俄國農奴制改革 B.蘇聯解體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D.十月革命爆發
“它的實施鼓舞了西部農民反對南部奴隸主的斗爭,遏制了奴隸制種植園向西擴展,也促進了西部的開發?!边@評價的是 A.《全國工業復興法》 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求宣言》 D.《獨立宣言》
“它是歐洲中世紀所有蠻族王國中最強大和最重要的力量,主宰西歐三個多世紀,對歐洲的歷史發展進程有著諸多方面的深遠影響?!彼?/span> A.法蘭克王國 B.羅馬共和國 C.拜占庭帝國 D.西羅馬帝國
“國務院發出的這份文件進一步下放了生產經營計劃、產品銷售、產品價格、物資設置、人事勞動管理、工資獎金、聯合經營十個方面的權力?!边@反映了 A.國有企業實行公私合營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C.擴大國有企業的自主權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
導致下表中華商紗廠紗錠、布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強暫時放松了對華經濟掠奪 B.民族資本家掀起實業救國浪潮 C.洋務運動推動中國近代化進程 D.民族資本主義擺脫了封建壓迫
如圖是1938年4月入選在蘇聯舉辦的國際漫畫展的一幅張樂平先生創作的漫畫《阿!中國孩子》。對這幅漫畫解讀準確的是 A.振奮全國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念 B.表明日軍的兵力已經嚴重不足 C.譴責日軍在東北推行奴化教育 D.揭露日本法西斯犯下滔天罪行
鴉片戰爭后十幾年間,民間指稱和公文用語中“夷人”“夷酋”“夷船”“夷語”每每可見可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民間指稱和公文用語中“夷”逐漸被“洋”所取代。這反映了 A.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C.中國社會傳統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 D.清政府外交贏得了西方國家認同
《清高宗實錄》中記述:“因與回部相通,……當勘定之初,為新疆總匯”。材料中“新疆總匯”指的是 A.宣政院 B.西域都護 C.駐藏大臣 D.伊犁將軍
圖中①②分別代表的政權為 A.遼、金 B.吐蕃、金 C.吐蕃、遼 D.金、遼
“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為草野寒酸之士開辟了登仕之途?!边@說明科舉制 A.具有開放和公平競爭的特點 B.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C.禁錮和控制了讀書人的思想 D.重視學習儒家經典
中醫藥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以下奠定了中醫臨床治療學基礎的著作是 A.《齊民要術》 B.《黃帝內經》 C.《傷寒雜病論》 D.《本草綱目》
北京人化石遺存于1927年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對“北京人”的生產、生活況表述正確的是 A.已經邁入了新石器時代 B.會使用火和保存火種 C.進入原始農耕文明階段 D.會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歸根到底是生產力發展的歷史,探尋經濟規律,推動經濟繁榮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課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科技引領) 材料一? 科技革命改變了人類和世界,現代化帶動了整體世界的形成和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工業化的起點,……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和依賴日益緊密,全球化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從全球化的角度看三次科技革命》 (1)材料一所說的工業化的“起點”開始于哪一生產部門?圖1這一發明的改進和廣泛使用對人類生活有何積極影響?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原子能的發展利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重要表現之一,哪—科學理論的創立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體制創新) 材料二?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羅斯福 (3)據材料二文字、圖表及所學知識,指出1921—1925 年蘇俄(聯)糧食產量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羅斯福所說的“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你怎樣評價這個“新應用”? (合作共蠃) 材料三? 如下圖 (4)寫出圖1組織的名稱,它的成立對當今世界格局有何影響?圖2組織的成立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表現,它的宗旨是什么?
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的思想理論成果,是引領中國人民不斷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旗幟。閱讀下列材科,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改革中國的主義,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建設一個極和平,極自由,極平等的國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謀民權的平等,而且在社會上要謀經濟的平等。 ——1919年間孫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談話 材料二??? 我們主張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也是符合于孫先生的原則的?!凑諏O先生的原則和中國革命的經驗,在現階段上,中國的經濟,必須是由國家經營、私人經營和合作社經營三者組成的。而這個國家經營的所謂國家,一定要不是“少數人所得而私”的國家,一定要是無產階級領導下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 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材料三?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鐣髁x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的主要觀點。他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2)據材料二,概括毛澤東有關新民主主義國家的經濟、政治主張。并指出這些主張與孫中山三民主義之間的關系。 (3)據材料三,指出鄧小平發展經濟的思路,根據這個發展思路,中國采取了哪些經濟發展措施?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位偉人共同的追求。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活躍繁榮的外交歷史,也曾有過與世隔絕的時候。閱讀材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西域開通后……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皮毛、汗血寶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 材料二? 唐朝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及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 材料三? 1405年,鄭和率領27000多人乘坐200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 材料四? 固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消極作用。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中國歷史十五講》 請回答: (1)材料一中,“這條道路”被后人稱為什么?據材料概括出“這條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材料二、三反映唐朝與明朝前期的對外政策怎樣的共同點?請你試舉兩例唐朝對外友好往來的歷史事件。 (3)據材料四,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樣的對外政策?材料四認為該政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近年來美國以“重返亞太”“亞太再平衡”等為名,把大量先進武器布署亞太地區,將軍艦派到我國南海進行挑釁,并以各種名目公開無端指責中國。美國的這些行為說明( ) A. 霸權主義依然存在??? B. 冷戰已經結束 C. 單極世界已經形成??? D. 國際恐怖主義橫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首次會晤并發表共同宣言的國際會議是( ?。?/span> A. 開羅會議??? B. 德黑蘭會議??? C. 雅爾塔會議??? D. 波茨坦會議
下表是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一組數據。由此可見
A.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 B.農業、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失調 C.工業產品質量好、種類多 D.實際完成數額與預期相差甚遠
有學者曾把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稱之為“姊妹革命”,這兩次革命的共同之處是 A. 結束了本國的君主專制 B. 實現了國內政局的長期穩定 C. 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D. 凸顯了民主平等的啟蒙理念
“17世紀末,英國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政體,實現了對王權的有效限制?!边@種“有效限制”開始于 A.“光榮革命”的勝利 B.《權利法案》的頒布 C.查理一世執政時期 D.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塞繆爾·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人類文明的交流可劃分為三個時期:1500年以前稱之為遭遇時期,1500年~19世紀末稱之為沖擊時期,而19世紀末到20世紀則是相互作用時期?!笔澜绮煌貐^的文明“遭遇”的標志性事件是( ) A.新航路開辟 B.文藝復興 C.啟蒙運動 D.工業革命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鄉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疤邸薄俺呆滛~”“創客”等新鮮詞匯頻繁出現,這實際上反映了(??? ) A. 我國失業率居高不下 B. 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 人們的就業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 D. 我國的綜合國力穩步提升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案后,美國代表哀嘆,那些表決后歡聲雷動、在聯合國會議大廳里跳起舞的代表們“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腳”。代表們“在聯合國會議大廳里跳起舞”的原因是(??? ) A.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 中日關系正?;?/span> C. 中美關系正?;?/span> D. 中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